2018年,沉浸在中原地帶的河南紅星礦山機器有限公司,已經在商海中浮沉40余載。在雨后春筍般的創業浪潮中,四十年的歷史,時常會給人一種龐大而遲緩的感覺。互聯網的蔓延和爆發,似乎又重新讓紅星的生命力釋放出創業之初的能量,開啟全體紅星人的另一段征程。
上世界八九十年代,國內的礦山機械行業還是另一份景象:蕭瑟羸弱。紅星機器在無根無基的行業背景下,以創民族品牌為己任的決心開始了這場漫長的自強創業之路。1995年,成立股份制有限公司,實現了民族機械制造行業的跨越性一步。這一路上,紅星機器就像開掛了一樣,闊步向前摧城拔寨;從入駐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到成立通過國家質量體系認證的礦山機器研究所,再到多區域生產廠地的投產、國內海外市場業績的不斷突破,紅星機器成為了中國礦山機械的移動名片。
2010年開始,中國機械行業迎來了漫長的市場調整期,這個曾經讓中國工業站穩腳跟、成就無數人致富夢想的行業,像垮下來的雄獅一樣,一夜之間癱軟下來。前期高速擴張、發展的后遺癥不斷反噬著行業內的所有企業,一大批中小型企業沒能躲過此劫,存活下來的行業巨頭也進入沉寂的冬眠期。成功、榮耀加身的紅星開始了蟄伏期。
在這場全行業無一幸免的動蕩后,紅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自省。面對市場變化為什么無力還擊?問題究竟在哪里?在國際化戰略的推進過程中,紅星突然醒悟:一直以來的競爭對手不是國際一線品牌的幾個廠家,真正的對手是自己,真正的問題也在自己。
早晨七點鐘,紅星機器的三個地區生產廠房內,各個生產線依然忙個不停;尤其在鄭州高新區的新廠車間,生產線已經連續幾個月晝夜不停地運轉。“2017年的訂單比較多,尤其是這兩年對礦山破碎設備的需求大增;國內外的市場需求現在基本持平”相關負責人說,“預計今年的營收會增長。”
2017年,紅星機器的營業收入破十億。事實上,不僅紅星,整個機械行業,尤其是礦山機械行業,這兩年已經進入了全面的復蘇期。1月15日,中鐵五局駐尼日利亞項目的曹總、阮總又來公司訂貨了。道路網、基礎設施項目的大力推進,增大了對砂石骨料的需求;不僅是在海外各國,國內市場情況也是如此。
“民族品牌”與“紅星機器”如影隨形。四十余年的道路上,經歷過萬千榮耀加身的輝煌,也經歷過痛定思痛的蟄伏沉思,紅星機器始終堅守大國工匠的初心,用心打造民族品牌,并完成了自我蛻變。如今,王者歸來,作為行業中堅力量的紅星機器,將繼續努力續寫中國民族品牌新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