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裝備工業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傳統的圖紙、圖板設計,到cad、cae數字化設計和產業鏈協同研發;從單一的產品制造,到信息技術的深度嫁接、集成應用;通過信息技術提供延伸服務、延長產品價值鏈,逐步實現企業從產品制造向產品增值服務轉型。種種典型經驗表明,兩化融合已成為我國裝備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在這個過程中,研發協同化、產品智能化、服務網絡化是裝備工業信息化的三個方向。
研發協同化:推動自主創新
成千上萬個零部件、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供應廠商,波音客機的網絡協同設計是業界津津樂道的經典案例,而這一案例如今在我國裝備工業正逐步走向現實。
據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軍介紹,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信息化建設,目前重慶長安已形成了跨國家、跨區域、整機廠和零部件廠協同開發的長安汽車自主開發體系,實現了產品全球化同步設計和產業鏈全過程集成協同開發。新產品的貢獻率達到了80%,自主產品的開發量占到了整個企業產品總量的60%左右。
借助信息化,提升產品協同研發和資源共享能力,重慶長安只是一個典型案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在我國汽車行業,有15.4%的企業借助信息系統實現了異地協同,34.6%的企業主要依靠信息系統實現協同,46.2%的企業部分借助信息系統實現協同。
在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通過產品數字化制造技術和數字化管理手段,實現了產品設計、工藝、工裝設計及生產準備的并行協同,使得零部件和工裝數控化率大幅度提高,機加結構件數控化率65%以上,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零件工裝采用數字化設計制造比例達60%以上。而武昌船舶重工通過建立艦船全三維并行協同設計建造體系,船舶配套生產線實現了工藝重復利用,減少工藝準備時間90%,計劃的安排與執行時間節省70%以上。
“從目前情況看,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已成為我國裝備工業企業加快新產品開發速度、提升產品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產業信息化處處長王建偉如此總結,“我國裝備工業在研發設計環節較為普遍地采用了cad、cae、pdm等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已經有部分企業實現了產品并行數字化設計和產業鏈協同設計,在縮短產品研制周期、加快新產品開發速度的同時,也提高了產品的自主創新能力。”
產品智能化:提升附加值
發動汽車,電子導航儀能為你隨時引路,自動泊車系統也會讓你不再尷尬;起重機發生故障也不用著急,即使遠隔千里,廠家也能通過遠程故障診斷系統提供詳盡的解決方案。隨著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的深度嫁接,智能化產品已成為未來裝備工業的發展方向。
“現代機械工業之所以區別于傳統機械工業,就在于擁有發達的信息與控制系統。”陜鼓集團副總經理牛東儒認為,“通過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的整合創新,增加產品中的信息技術含量,就能使普通機械的知識含量明顯提升,提升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值,成為占領市場厲害的優產品。”
產品智能化效果尤其顯著的,當屬汽車電子。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顧翔華介紹,目前在汽車發動機、底盤和懸架、車身控制、安防系統等方面,電子控制技術都得到廣泛應用,有的車型電子產品占整車的價值超過了30%。“隨著消費者和社會對汽車節能、安全、環保、舒適等的要求越來越高,汽車電子產品和技術在新車型中應用還將越來越多。”
在其他裝備制造領域,產品智能化比比皆是。例如,核心產品支撐設備的遠程故障診斷、gps定位與跟蹤等功能,智能終端的裝機率達90%以上。上海三菱電梯公司則通過在電梯中嵌入故障診斷、遠程監控等信息系統,實現了實時監控、故障報警、gis地理顯示等功能,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和通信能力大大提高。
生產裝備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也大大增強了我國裝備工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據王建偉介紹,目前在我國裝備工業各行業,計算機自動監控系統、智能控制系統等已得到深入應用,提高了成套設備的性能和運行可靠性,部分成套設備打破了國外長期的技術封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數字控制系統在機床行業廣泛應用,數控系統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已經突破50%,部分高檔數控機床已經實現國產化;工程機械行業十幾年來不遺余力地用信息技術改造落后的技術和工藝,遠程故障診斷、在線檢測等先進信息技術在工程機械產品中得到應用,部分工程機械實現了智能化。
服務網絡化:助推企業戰略轉型
陜鼓集團提出“從傳統制造業向服務制造業轉型”,紅星集團提出“從工程機械產品提供商向工程機械方案提供商轉型”,通過不斷開拓產品價值鏈,提供延伸增值服務,裝備制造企業服務化趨勢日益明顯。
在陜鼓集團遠程監測中心屏幕上,紅色、黃色、綠色線條相互交錯,形成各種有規則的圖形,它們代表著機組的運行狀態。其中,綠色代表正常狀態、黃色代表存在問題、紅色代表問題嚴重或者停機狀態。通過這些圖形,陜鼓技術人員可以瞬間掌握全局,并能夠對少量非正常機組進行重點監測。這便是陜鼓開發的旋轉機械遠程監測及故障診斷系統。
遠程故障診斷系統是陜鼓集團從產品制造向產品服務轉變,推動厲害制造服務化的有力工具。“以產品信息化為基礎,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提供大量增值服務,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得到更大優勢,”牛東儒說,“通過遠程監測診斷系統,陜鼓延伸了服務手臂,提升了服務能力,拉動了服務產業,也促進了企業從‘制造’到‘服務’的戰略轉型。”
通過呼叫中心、售后服務和備品備件管理、遠程服務、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等,紅星集團在延長產品價值鏈的同時,也逐步實現了企業從產品制造向產品增值服務轉型。特別是統一集團400/800客服電話,構建了涵蓋總部、分公司、經銷商、服務網點等多層次的營銷服務管理體系,實現了接受客戶咨詢和投訴、調度派工、質檢監控、技術支持等功能,提高了服務質量,提升了品牌形象,增加了產品附加值。
另據上海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王堅介紹,今后幾年,上海將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裝備制造企業拓展海外工程承包業務,形成工程設計、安裝維修、再制造等增值服務,提升總集成、總承包服務能級,促進企業從產品制造向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轉變。
“部分企業將信息化作為提供服務的平臺和工具,把服務向業務鏈的前端和后端延伸,擴大服務范圍,拓展服務群體,將企業的價值增長點逐漸從產品轉移到服務上,將有利于裝備工業企業的轉型升級和提高核心競爭力。”王建偉認為,依托信息技術大力發展生產型服務業,是產業躍升的必然發展階段,工業能力也在其中進一步放大、增強。“從這個角度講,信息化真正滲透到了整個工業體系中,發揮了巨大的倍增作用、變革作用、推動作用和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