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大地的山東省,可謂各種優勢“傍身”,常住人口過億,農業資源、礦產資源豐富,加之擁有海運便利,自古以來便是經濟富裕的省份,改革開放后GDP曾連續四年排名全國第一。近些年,經濟方面雖與粵、蘇的差距有所擴大,但仍舊是北方經濟最為強勁的省份,待新舊動能轉換完成,山東勃勃向上的發展勢頭將令人矚目。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新舊交替轉換,“十四五”將是我國發展史上極為關鍵的一個跨越階段,從中央到地方,都鉚足了勁頭,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都將迎來一番飛躍式的發展。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基礎建設領域,司空見慣的砂石就是先行的“糧草”。對此,山東省及早謀劃先行一步。山東是建材生產和消費的大省,建材工業體系門類眾多、配套完備。近日,山東省工信廳接連印發《山東省建材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關于促進全省機制砂石行業規范有序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砂石骨料、石材、石膏及石膏制品、耐火材料、墻體材料、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防水材料等十個細分建材行業為“十四五”時期的發展重點。
綠色環保仍是重要的發展方向。為此,山東將全面推廣利用尾礦、廢石等生產機制砂石,積極推動對建筑垃圾的資源化處置,重點發展200-800萬噸級機制砂石生產線,建設一批大型機制砂石生產基地,到2025年,建設5家1000萬噸左右現代化機制砂石企業,保障高品質砂石供給能力,促進機制砂石行業規范、高效、安全、高質量發展。
大力提升工藝裝備水平和產品質量。強化砂石與混凝土、預制件等下游標準聯動,推進砂石產品及生產裝備標準化、系列化。鼓勵以機制砂石的顆粒整形、級配調整、節能降耗、綜合利用等關鍵技術和工藝為重點開展技術改造與創新,加強關鍵裝備研發推廣,提高工藝裝備的自動化、機械化程度。開發推廣適合砂石骨料行業的智能設備、控制系統、檢測設備,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對砂石產品粒形、級配、產出率的控制能力,提高產品質量。
砂石企業智能轉型就成了關鍵所在。山東省將引導企業推進生產線自動化改造,開展管理信息化和數字化升級試點應用,建立龍頭企業引領推進智能制造的發展機制,提升智能化水平。大力培育智能工廠,切實提高產品質量、運營效率、設備管理和安全環保水平。推動砂石骨料、石材等骨干企業開展智能控制、智能生產、智能物流、智能巡檢等智能化改造,打造數字化工廠,建成國家級、省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
智能化是轉型升級的主抓手,智能化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那么如何才能實現智能化、高質量發展呢?
以紅星集團的制砂生產線為例,如果用較硬物料生產機制砂,一般需要進行三段破碎,即粗碎、中細碎、制砂破碎,需要用到顎破、圓錐破與立軸式沖擊制砂機。
顎破
圓錐破
制砂機
紅星集團結合多年的生產經驗,要確保機制砂高質量生產,就要保證生產過程中機器設備的平穩性,不出或少出故障,就能減少停機檢修,穩定生產,實現效益最大化。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智能化感知融入設備當中,為此集團集中各專業的優勢力量集中攻關,開發出適應各種生產環境下的智能中控系統,時時感知設備自身狀況與生產狀況,為行業開拓“狀態感知透明化、流程控制智能化、數據服務智慧化”的生產運營新模式。
智能中控系統顯示端
可實時監控,及時掌握作業狀態。對給料機、破碎機及皮帶機的遠程監控與狀態分析,監測各設備的頻率、電流、產量、開關等傳感數據,通過PC端或手機端,能夠及時掌握作業線工況信息。
實時監測生產狀態,消除問題于萌芽階段
可提升管理,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在各設備狀態參數遠程監控分析基礎上,將多臺設備數據進行融合分析,實現設備的參數優化匹配,解決生產工藝瓶頸問題,支撐實現更為有效的作業部署與生產管理。
可優化改進,顯著提升產線產量。智能分析工況狀態,通過數據樣本和經驗知識積累,實現各設備之間的完美配合運轉,顯著提升生產線產量。為礦山生產作業工藝鏈的生產監管、設備管理、故障分析等提供全面服務。
紅星的機器設備既有健壯的“筋骨”,還有一顆智慧“大腦”,如SC單缸液壓圓錐破采用標配超高合金錳鋼(ZGMn18Cr2)襯板……經久難用,加之“智慧賦能”,讓生產全流程無壓力、可感知,生產更輕松。